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院新闻 -> 正文

和合讲坛第三讲丨根植平凡,仰望星空—我的二十年医学求索路

编辑:吴甜甜 发布时间:2025-10-29 点击:

10月25日,中医药健康学院“和合讲坛”第三讲如约而至,一场关于初心、奋斗与成长的深度对话,让现场暖意融融。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神经外科主刀医生蒋小兵教授站上讲台,用自己的经历为同学们“破题”——从普通本科的起点出发,靠不懈拼搏一步步进阶,最终走进哈佛麻省总医院实验室。这份“逆袭故事”,不仅是专业路上的探索,更藏着每一个追梦者都能读懂的坚持。

大学

普通院校里的“不普通”成长

“我的本科母校是泸州医学院(现西南医科大学),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,但它却是我成长最快的地方。”大一的他,和许多新生一样对未来懵懂,却早早定下“考研”的目标。他不追求成绩“极致顶尖”,却始终保持中上水平,更将大量时间投入社会实践:从校学生会“临时工”干事做起,主动组织校园歌手大赛、策划团建活动,在一次次活动策划与执行中锻炼执行力;凭借“成绩80%+综合满分”的优势,他连续斩获国家奖学金、学校十佳学习标兵,更收获了一群至今仍密切联系的挚友。“大学是小社会,更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地方。”正是这段在普通院校里的“全面历练”,让他学会了与人打交道,培养了抗压能力,为后来的从医路打下了坚实的综合素质基础。

从医

在挫折里厚积薄发的20年

硕士期间,导师出国、科研经费短缺,他自掏腰包买猪油、蛋黄喂养实验小猪,从5公斤到90公斤,小猪长肥了,他却瘦了;为完成血管造影实验,他常凌晨一两点在实验室忙碌,还遭遇过领导因私人矛盾的刁难。

博士毕业前夕,他面临人生重要抉择:是选择佛山市医的稳定工作,还是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做“临时工”规培?他听从内心,选择了更具挑战的规培之路。规培两年间,他抓住全国顶尖肿瘤专科医院的平台优势,深耕科研,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,最终以“连续两年考博第一”的成绩,如愿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博士,并拿到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的offer。

挫折不是绊脚石,而是垫脚石”蒋教授坦言,从医师到主治医师仅用1年,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2年,再到3年内连中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看似“顺风顺水”的背后,是硕士、规培期间无数个熬夜做实验的夜晚,是面对不确定性时“再坚持一下”的决心。

寄语

给00后医学生的3个成长锦囊

讲座尾声,蒋教授结合自身经历,给在场学子送上了3句肺腑之言:一是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不要嫌弃身边任何人,每个同学、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,多向他人请教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;二是“把挫折当台阶”,人生没有一帆风顺,当下的困难或许是未来的财富,只要往前看、不放弃,终能在积累中实现突破;三是“努力之外,记得开心”,既要为了理想奋斗,也要享受校园时光,该学习时专注,该恋爱时投入,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才能以健康的身体奔赴未来。

在互动环节,学生提出“就业与考研该如何选择”的问题。蒋教授从容答道:“健康管理、养老产业都是充满前景的朝阳领域,未来可期。你们正年轻,拥有无限可能,不必过早将自己限定在某一条路上。关键在于把握现在,把眼前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——无论选择哪一条路,扎实的积累和认真的态度,都会为未来铺就更宽广的道路。”

结语

以初心赴山海,以奋斗写未来

和合讲坛第三讲虽已落幕,但蒋教授“厚积薄发、永不言弃”的精神,已在学子心中种下种子。愿每一位中医药健康学院的学子,都能以蒋教授为榜样,在医学道路上坚守初心,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。



联系地址: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温泉大道广州南方学院新综合楼822室

联系电话:020-61798805/020-61798807(行政办)

020-61798821(学工办)

版权所有 : 广州南方学院中医药健康学院   京ICP备19058223号   |  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4号